美好设计 摩羯座 | 90后 | 江苏省-苏州市  

俞挺 —— 美食家的超级个体 建筑师的风味人间

建筑圈有一种属于大多数的声音,
认为互联网只是一阵风,
建筑师只要做好自己的设计就可以了。
建筑行业千百年都这样过去了,
我自岿然不动。


用罗振宇的话说,
这是一种懒人思维。
虽然说得有点“重”,
但在这样一个变化加剧、知识爆炸、技术升级的时代,
模仿、知识瘫痪、做白日梦和追求安全感,
这样的心智模式确实行不通了。


所以对一个建筑师的评价,
也绝不仅仅是建筑设计而已,
“建筑之外”才是一个建筑师
最综合全面的立体展现。


而这个时代,
只有一种人似乎一直在前端,
不太会被淘汰,
我们称之为“超级个体”。


在“安静”的国内建筑圈中,
俞挺是一个体制外的“超级个体”,
本身就非常有样本意义。

在俞挺身上,
我们看到4种建筑之外的
“互联网能力”。



01
快速自我迭代的能力


简单来说,
就是在动态之间,
边奔跑还得边思考的能力。


这种迭代能力,
来源于俞挺的自我审视和认知更新,
一个建筑师的成长本质上就是认知的升级。


雷·达里奥说:
“如果你现在不觉得一年前的自己是个蠢货,
那说明你这一年没学到什么东西。”


大量的阅读、写字、互怼、设计、体验,
都是俞挺完成自我迭代的方式。
在豆瓣的地主杂谈里,
俞挺用文字进行他的思想迭代,
关于建筑、关于美食、关于历史、关于人性。


譬如对于网红建筑师的看法,俞挺说:
“可以预见未来网络传播会逐渐具有了学术公信力,
那么那时所谓的网红建筑师
就是具有学术价值的建筑师。
而我们,正好处在这个转变的档口,
拥抱它,没必要大惊小怪的。”

这不是一个只拥有建筑师视野的人能说出的话。



在俞挺的作品中,
可以发现几个明显的分界点。
从现代中式的始作俑者,
到上海文化的另类传承,
再到多维跨界的网红建筑,
建筑理念的迭代一直走在时代前沿。


一旦个体崛起的时代出现,
你需要清楚地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知道自己内心的驱动力,
知道自己的价值观,
才有可能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

而且,
你还需要持续地迭代和更新这个目标。




02
生产、链接以及传播的能力


这是三种底层的元能力。


这种能力,
集中体现在俞挺的跨界能力上,
简单说就是与时代连接的能力。
他非常善于利用自己对外界变化和时代潮流的敏感,
快速反馈在当下的设计之中。


比如他的女性bnb系列。
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
女性是最大的消费群体。
同时,也是最好的传播群体。

从Starbucks到喜茶,
从TF BOYS到偶像练习生,
向来如此。
所以,设计为什么不可以?
于是以俞挺为女性设计的闺房系列
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出现了。


与沃尔沃的合作,
俞挺造了一个只存在了12小时的汽车迷宫,
让所有人记住了那个北欧神话的汽车故事。
他重新定义了建筑坪效的概念,
算法的核心从传统的线下产值转化为了线上流量,
移动时代特征明显。



在俞挺的设计中,
他有意识地将设计语言变为(替代)商业模式,
与媒体、品牌以及大众情绪产生连接,
从而让设计重新变得具有话语权。


这导致他成为了所谓的网红,
也是很多人诟病俞挺的地方。
但显然,网红只是结果而非目的,
背后是基于时代特征的深度思考
和行业现状的解决方案。


在互联网时代,每个人都是一个节点。
你需要向外散播信息,这是传播的能力;
你需要跟其他节点连接,这是链接的能力;
你需要持续地自己生产信息,这就是生产的能力。



03
高感性的能力


世界已经从过去的高理性时代,
进入一个高感性和高概念的时代,
有几种能力是非常稀缺且重要的,比如:
设计感、共情力、故事力、整合力、娱乐感、意义感。

俞挺近两三年的设计,
处处体现出这种高感性的能力。
我想这种能力,
与他的美女、美食、美文三大爱好密不可分。
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万里挑一的眼光,
让俞挺对世界的理解“饱和度”十足。


这种饱和度,
投射在设计中,
就成了“场景流”。


例如钟书阁,
一个书店的功能究竟是什么——
阅读?打卡?社交?
彩虹的意义在于给了顾客身份认同和意见表达的可能,
空间的属性从物理承载变成情绪承载。


粉蓝房是今年最惊艳的一个,
没想到俞挺可以做出这样的尝试。
在老旧的城中村内做改造,
俞挺把设计方案做成了社会探讨,
蓝男粉女,饮食男女。



俞挺用“场景流”
召唤用户的情绪涌现,
并在时间和空间中糅合流动,
带来极致的用户体验。


他自己对八分园有一段评价,
体现了他对高感性的终极追求:


“八分园开始接近我希望的神话了,
它可以满足我,它与周遭并存,
我躲在这里,就是全世界。有时,我会闭上眼睛,
因为最重要的东西。不是肉眼能够看到的。”



04
超强的复原能力


在未来,
成功和失败都会更快,
要活好,
就需要更强的超级复原力。


每个人这一辈子都会成功和失败很多次,
俞挺同样。
当年那些事,当然对俞挺有巨大的影响。
但这特么就是人生,没啥过不去的。

善怼是俞挺给人的标志印象,
这是他对话世界的姿态。
在建筑圈开怼是一件成本极高的事儿,
这里讲究的是“与人为善,相敬如宾”的默契。


俞挺对自己的抗压和恢复能力足够有信心,
因为他不怕。



最终决定未来的,
是一个人对善恶的判断。
就是这个未来,
你相信他是邪恶的,还是善良的。


如果你相信这个未来是有可能的,
是多元的,是会更好的,
你就会终其一生去创造,去发现,
去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去敢于尝试,
成长为你自己的样子。


所以这个时代,
真正的玩法并不是No zuo No die
真正的玩法应该叫做Always zuo Never die
这才是这个时代真正的复原力。



有一篇旧文,
叫《苏轼和苏东坡不是一个人》,
说从《水调歌头·中秋》
到《念奴娇·赤壁怀古》,
再到《题西林壁》,
是苏轼到苏东坡的人生蜕变。


我觉得俞挺有点这个意思。
他说,江南的书香门第,只培养两种人:
精英幕僚和风流名仕。
第一种是本能,眼前的苟且;
第二种是理想,诗和远方。


他选第二种,他要做苏东坡。
区别在于,
俞挺的“变”不是苏东坡式的被动蜕变,
而是“超级个体”的主动裂变。



05
“超级个体”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他持续的自我更新和自我迭代,
不断地生产信息和发散力量,
不断地产生链接,
不断地创造、探索又自我复原,
逐渐地形成一个巨大的网络节点,
在热爱的领域努力地玩。


超级个体是一个在这个时代
有机会自我驱动、自我创造,
也自我成就的那么一个人。
俞挺给“超级个体”作出了很好的注解。

他不是靠脸吃饭的“小鲜肉”,
也非德高望重的“老前辈”,
在圈内怼人不倦,
在圈外深受大众品牌的喜爱,
频频出现在各类媒体之上。


更神奇的是,
他作为老吃货的影响力,
有时甚至盖过本职专业建筑设计。
这不,他这次真的出了一本美食书——


《上海小吃指南:一本唤醒味觉记忆的书》


用推荐语的话说:
“这是一本上海人牵肠挂肚的美味乡愁。
翻看每页,
舌尖自然会念起那些从小吃到大的灵魂味道,
都是最地道的上海味道。


如今世界太多美食,
特别好吃的那一口,
我想或许还是留存在记忆里的,
童年的幸福滋味。”

地主把他对上海的感情,
都溶解在了这人间风味之中,
一一写进了书里,
读者也可以顺着这本书,
大概看到一个“建筑之外”的俞挺。



相关推荐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