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A 成立于2017年  

阿尔伯特 · 卡恩:美国百年工厂对店口工业建筑的启示 | 大师巡礼

转自:九樟学社,已获授权~



《店口-工厂城市》是九樟学社受【理想城镇】委托为浙江店口镇主编的一期杂志。
我们之所以对店口感兴趣,归结起来有三个原因。首先是《店口》这本杂志本身。这是我们第一次知道在国内竟然有一个镇,专门为宣传自己而办了一本杂志。无论它以什么方式传播,为了达到什么目的,它首先象征着一种对未来的想象;另一方面,无论你是否满意,店口这样的乡镇是今天中国的大多数,也是中国乡镇未来发展的基本样貌。关注和研究店口,就是关注和研究中国乡镇的未来;最后,无论我们主观上是否喜欢店口所呈现的面貌,我们都应该尊重改造店口的这群人。尊重他们,就是尊重一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追求财富、摆脱贫穷、改变命运的自由。店口这样的乡镇,将是未来大多数中国人赖以为生的家园。

原文刊载于《店口-工厂城市》杂志



▲ 阿尔伯特·卡恩(1869-1942)

1869年 出生于德国劳嫩一个贫穷的犹太家庭
1880年 移民美国,定居底特律
1884年 就职于梅森和莱斯建筑公司,开启建筑师之路
1891年 赴欧留学一年
1895年 创立阿尔伯特·卡恩联合事务所
1909年 开始与福特公司的合作
1929年 与苏联政府签订合同,参与斯大林格勒的工厂建设
1930年 成为苏联所有工业建筑的咨询设计师
1937年 卡恩负责的工厂占全美的19%
1941年 卡恩的薪酬位列美国第八,缴纳了72%的税款
1942年 因支气管感染病逝,但他所创立的事务所仍运营至今
国际大事记
1870-1914年 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崛起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28-1932年 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
1939-194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


前言 
即使在建筑学专业之内,阿尔伯特·卡恩(Albert Kahn)也并不十分为人熟知。但倘若聚焦于工业建筑领域,这却是一个无论如何绕不开的名字,他代表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启,一场革命,一个里程碑。他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工业建筑师,彻底改变了20世纪早期工厂的建筑结构、室内环境和健康条件,被誉为“现代工厂设计之父”。卡恩的建筑热情和产量是惊人的,在他57年的职业生涯中,仅在美国参与设计或建造的项目就超过2000多个。他还为为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设计建造了521家工厂,培养了千余名建筑工程师。虽然卡恩并没有建立起一套关于工业建筑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但他搭建的工厂模型,直到今日仍然是工厂设计的普遍原型。
以“工业建筑”为主题,我试图通过卡恩探讨两个问题。第一,卡恩的工业建筑的设计目标是什么,又是以什么样的设计方法实现的,这是否能为店口今日的工业建筑设计带来启示?第二,卡恩的工业建筑曾以其独特的美学推动了现代主义运动,而当下国内的工业建筑却往往呈现单调平乏的状态。如何使工业建筑重拾美学价值,而不再只是城市风貌中枯燥的背景?以上两点思考构成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除此之外,如今的店口已经卷入了“工业4.0”的时代浪潮之中,“互联网+”成为各企业探索和发展的主题,如何突破自身、顺应变势,卡恩的思想或许仍有参考价值。

- 1 -

技术的容器:工业建筑的商业逻辑与内部环境
1897年,奥兹莫比尔汽车公司成立。1899年,福特汽车公司成立。美国汽车工业迎来了它的黄金时代。
工业革命早期的欧美工厂基本都是木结构或砖墙承重的多层建筑,这种逼仄、昏暗的工厂形式一直沿用至20世纪。1903年卡恩为帕卡德汽车公司(Packard Motor Company)设计的十座厂房中,前九座依然保守地采取了传统结构。但在十号厂房中,卡恩首次突破性地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结构体系。这得益于他杰出的工程师弟弟朱利叶斯·卡恩(Julius Kahn)发明的专利 “卡恩钢筋混凝土系统(Kahn system)”,而帕卡德十号厂房正是该系统首次成功使用。这带来了颠覆性的改变:更大的跨度、更灵活的室内空间布置、更大的开窗面积、更好的采光通风。另外,钢筋混凝土结构还具有很好的防火性能,并可以借助混凝土的刚度减弱大型机械设备的振动效应。十号厂房的落成为卡恩博得了许多关注,其中最重要的就来自亨利·福特(Henry Ford)。



▲朱利叶斯·卡恩(1874-1942)

▲ 卡恩钢筋混凝土系统(Kahn System)

▲ 帕卡德汽车公司十号厂房(1903年)
相仿的年龄、在同一城市的成长轨迹、同样自学成才的经历,同样信奉着美国资本主义英雄式的人生信条——投入工作、勇气、主动和牺牲精神,使福特与卡恩的人生具有惊人的相似性。福特,与许多工业企业家一样,对建筑的艺术外壳不感兴趣,也无意为工业美学的新趋势铺路,他想要的是一个能对大规模的生产需求做出具体回应的建筑师。正是在卡恩的厂房里,福特看见了他勃勃雄心的安置之所。



▲ 亨利·福特(1863-1947)
两人的首次合作始于1909年的高地公园(highland park)福特工厂,用于生产T型汽车。工厂为四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柱间距6.1米。所有的辅助用房(更衣室、浴室等)都被移至车间外部,车间内部不设隔墙。由此产生的宽敞通透的室内空间对不断更换的机械设备来说是理想的,并且为汽车的流水装配提供了基本的前提。最初的流水线仅通过重力实现:原材料从轨道运输进来,通过起重机从中央通高空间运送到各个站台上。顶层各部门组装的部件通过重力滑道和传递装置,被转移至二层的车身装配线与一层的底盘装配线。在工厂外的一个站台,车身被放下并安装在底盘上,T型车的装配就此完成。

▲ 高地公园的福特工厂(1909年)
1913年,福特公司又在该工厂建立起一种自动传送带,在传送带经过的各个节点上,工人们分别负责特定的重复性工作。这是真正意义上第一条机械生产流水线,大大增强了生产连续性,建造汽车底盘的速度由原先的728分钟缩短至93分钟。工厂1914年单年的汽车产量就相当于1904年全球汽车总产量的11倍以上。T型车的价格也从1910年的700美元降至1917年的350美元,成为大部分美国人能够负担的汽车。

▲ T型车生产流水线
1914年,一战爆发。这对卡恩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遇,他可以快速建造的标准化工厂无疑是战时建筑的最佳选择。卡恩后来曾回忆道:“‘速度、更多的速度!’是国防计划的口号。……简单的设计和施工是必不可少的。每一天都要珍惜,每一分钟都要珍惜。这不仅是金钱的问题,在战争时期,这是一个生与死的问题。”
当时,美国海军为了对抗德国潜艇,任命福特公司以汽车流水线的技术来生产“鹰”反潜巡逻艇。高地公园的工厂显然不足以完成这一重大任务,福特于是决定在迪尔伯恩的红河区域(River Rough)的广阔土地上建设新的工厂。生产完毕的巡逻艇将通过五大湖和圣劳伦斯河驶向大西洋。工程于1917年开始进行。“鹰”巡逻艇主体生产厂房(又称B厂房)长518米,宽106米,总面积达52600平方米,可看做五个纵向延伸的体量的结合。建筑采取单层钢框架结构。这一结构自1904年被卡恩用于伯勒斯加法机公司(Burroughs Adding Machine)厂房设计之后,逐渐被推广使用,并在1915年之后基本取代了钢筋混凝土框架成为卡恩主要的结构体系。钢框架由于无需搭建模板、绑扎钢筋和混凝土养护,因此施工速度极快。
▲ 红河工业区B厂房,用于生产“鹰”巡逻艇(1917年)
▲ B厂房,钢框架搭建中
B厂房内部设有五个巨大的通道,沿着B厂房的长度方向延伸。其中两个设有连续传送带,用于输送部件和材料,另外三个通道用于进行鹰艇的生产。鹰艇的装配在大型平车上进行,需通过七个装配站,最终在最南端转移台被送至下水滑道。当一个装配站的工作完成之后,通过人力将平车通过通道中间的铁轨移动至下一个位置。七个装配站可同时工作。这意味着任何时候工厂内都可以建造21艘不同的鹰艇。每条轨道上均设有可移动起重机,方便部件在重力方向的传递。

▲ B厂房,正在装配第一艘鹰艇

▲ 第一艘鹰艇通过转移台、滑道驶入红河(1918年)
在一年半的时间内,福特公司共生产了60艘鹰艇,每艘成本约75万美元。之后,福特从联邦政府手里买下了B厂房,继续用于汽车生产,同时新的工厂也在不断建造和扩张——压制型钢厂、弹簧钢厂、平炉大楼、高炉、轧钢厂、炼焦炉……1928年最终竣工时,红河工业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厂区。即使在1930年代的经济大萧条时期,也有超过10万名工人在此工作。B厂房,这一当时被认为的临时建筑物,被持续使用至2004年。
▲ 红河工业区鸟瞰(1930年)
卡恩与福特的合作关系持续至34年之久,期间卡恩事务所为福特汽车公司设计的项目多达千余个。卡恩还为通用、克莱斯勒等汽车公司设计了百余座工业建筑。除此之外,卡恩还接受来自服装、纺织品、食品、水泥等各种公司的委托。大体来说,所有业主的诉求基本来自三方面:第一,建造速度必须很快;第二,工厂必须能够进行流水线作业;第三,必须能够接受未来不确定的扩张。这也是卡恩与他的团队在早期的工厂实践中着力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卡恩还致力于提高工厂的室内品质,为工人们提供更好的工作环境。可大面积开启的玻璃立面并不足以满足大尺度进深的内部空间,于是卡恩还采取了锯齿形天窗等屋顶采光方式,为厂房提供了均匀柔和的自然光;另外,一系列的通风、加湿设备被附加于建筑上,用于改善室内物理环境。通过这些方式,卡恩踏出了传统建筑学的舒适圈,以解决问题为导向,将各专业领域融合,诠释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建筑”。

- 2 -

工业美学:实用主义原则下的艺术表达
如果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工业建筑往往被排除在外。卡恩多年后曾回忆道:“真正的建筑师往往只设计博物馆、大教堂、国会大厦和纪念碑……办公室男孩就被认为足以设计一座工厂建筑。”即使在今日的城市环境中,我们也往往选择忽视这些枯燥无味的方盒子。但是审美的缺失并非工业建筑的原罪。除了使建筑空间与商业逻辑高度匹配之外,卡恩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就是为这些建筑赋予了美的形式。卡恩曾说:“尽管今日的建筑,在我看来,是由90%的商业和10%的艺术组成的;但建筑师必须始终面对最终的结果——艺术性、实用性和经济性”。可见卡恩在顺应商业和资本对建筑的巨大影响之外,依然坚持对艺术性的探索。卡恩所提倡的美学,是一种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的美。他说:“美在任何结构中都是有价值的……但美并不意味着在任何实践或理智方面的牺牲。”


1937年,卡恩在巴尔的摩为克莱斯勒公司设计的半吨卡车厂(Chrysler Half-Ton Truck Plant)堪称工业美学的经典之作。方整的建筑体量中间凸起,可利用侧窗进行大面积的自然采光。透过大片的玻璃幕墙,内部的钢柱与桁架清晰可见。简洁干脆的建筑轮廓、轻盈的结构与精确的细部,自信地表达了第一机械时代的美学特征:理性、精准、纯粹


▲ 克莱斯勒半吨卡车厂(1937年)


尽管卡恩当时并没有以历史视角来理解他的设计,但事实上,他的“美丽工厂”对正在兴起的现代主义运动具有深刻的影响。现代主义建筑大师之一,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就曾经从卡恩的建筑中获得灵感。他于1911年设计的法古斯工厂与1914年为德意志制造联盟博览会设计的样板工厂均采用了框架结构,立面使用了大量的玻璃幕墙,转角处不设支柱,楼梯就在这些半透明的角落里被展示出来。据说法古斯公司在委托格罗皮乌斯进行设计时,桌上就摆放着高地公园福特工厂的照片。


▲ 法古斯工厂(1911年)

▲ 样板工厂(1914年)

▲ 德绍包豪斯校舍(1926年)
卡恩对密斯的影响也是直接的。在1942年的一个音乐厅设计方案中,密斯曾以卡恩的格伦·马丁(Glen Martin)工厂内部结构照片为背景拼贴出自己的室内设计构想图。该工厂以高9.1米、间距15.2米的钢桁架实现了91.4米×137.2米的内部无柱大空间。我们或许会由此联想到三十年后密斯的柏林新国家美术馆,边长54米的正方形展厅,由通透的玻璃幕墙围合。每边两根,共计八根十字截面钢柱支撑着1.8米厚的黑色钢屋顶。屋顶仿佛是漂浮的,屋顶以下是巨大的开放空间。

▲ 格伦·马丁工厂(1937年)内部与密斯的拼贴画

▲ 柏林新国家美术馆(1967年)
现代主义从卡恩的工厂中汲取了养分,但卡恩却对现代主义保持批判的态度。在卡恩看来,倘若以其理论为基础的“国际风格”成为现实,那将是非常悲哀的。他反对以相同的处理方式套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如果有一个公式不仅适用于住宅,也适用于医院、学校、旅馆、火车站、工厂、监狱和议会大厦,那将会产生怎样的单调呢? 卡恩欣赏现代化的工厂,但他并不愿意为一栋现代的平屋顶住宅买单。他认为,一栋建筑,应该表达自己的目的,并展现出它应当展现的样子。如果我们把注意力转向卡恩的非工业建筑,就会惊讶于之间鲜明的对比。它们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历史风格:对称的平面、分段的立面、古典的装饰……这种不一致性一度使卡恩为他的建筑同行和现代学者所诟病,但在另一层面上,这样的思想却具有某种后现代的逻辑。
如今我们站在所有时代之前,建筑的美学也并不再为风格所限。多元共存、百家争鸣,正是我们提倡的当代美学。然而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建筑愈发为资本所左右,丧失了思考的时间。工业建筑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类型,其商品化特质尤为突出。但是,正如卡恩所坚持的那样,商业和艺术并非对立的双方。“坚固、实用、美观”始终是我们评价建筑的基本标准。工业建筑在满足生产需求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仍然有义务思考:作为城市环境的一部分,应当以什么样的形象和姿态,来面对眼前的时代、脚下的土地

▲ 密歇根安娜堡分校工程大楼(1903年)

▲ 底特律通用汽车大楼(1920年)

- 3 -

店口:走向未来的工厂
卡恩的建筑实践,贯穿了美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整个繁荣时代。卡恩的家乡底特律,一度跃居美国第四大城市和世界汽车工业之都。工业的蓬勃发展大规模地改变着美国原有城镇的面貌和物质空间,产业链的集中布局又催生了许多新城镇的形成。这与当下的中国有许多相似之处。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实现了持续高速的经济增长和工业发展,已占据了世界工业产量的制高点。店口即是依托工业崛起和发展,并走向城市化的众多工业城镇的缩影。工业建筑不仅是店口城市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许多店口人切切实实的生存家园,以及几代店口人的集体记忆


自1970年代第一家国营工厂开办至今,店口完成了从以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变。“自由”和“竞争”的时代主题激发了店口人的创业热情,短短四十年里,大大小小的民营企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以铁皮盒子为典型模式的店口工厂遍地开花。如今,我们从卫星地图俯瞰店口城市,群山的绿色之间,成片的蓝色的铁皮屋顶依然尤其醒目。回溯这种建筑形式的普及原因,是因为它符合店口民营企业在传统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中的需求。低廉的建设成本、低技的建造技术是它的第一优势,同时它可以满足店口一般五金产品的生产需要,因此这种工厂形式得以持续至今。但我们需要思考,在今后的店口,这种工厂形式还能够继续复制吗?


首先,在《2016-2030店口城镇总体规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店口的城镇空间中挤满了被划拨的工业用地,工业区与居民区之间并没有明显的划分,店口本身即可被理解为一个大工业区。这与店口作为“小城市发展”模式的典范存在矛盾。粗放型的工业用地对土地资源的占有,会极度挤压店口的公共服务和居民生活。因此,工厂的集约化设计尤为关键。工业建筑急需通过更合理的空间布局、更高的利用效率,为店口城市建设腾出空间


另一方面,店口的工业正面临着向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方向转型的挑战。在“工业4.0”的新时代背景下,产业转型能够提升店口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产业转型也必然带来工厂升级的需要。传统的铁皮盒子模式,无论对于店口未来的产业发展,还是城市化建设,都将是不可持续的。


显然,我们需要新的发展。


卡恩作为现代工厂的开创者,或许也可以成为我们对店口未来工厂思考的起点。百年后我们再次回顾卡恩,绝不是为了复制他的工厂模式,因为时代的境况已大不相同。但我们或许可以从卡恩的建筑态度中抽取经验,为这座工厂之城的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首先,包容最新的制造技术,始终是工业建筑的基本要求。卡恩最卓越的贡献在于,他依靠着卓越的敏感度和快速的反应能力,为业主不断变化的生产需求提供了合适的解决方案。适合福特流水线生产的卡恩建筑体系,最终成为了美国标准化工厂模式,产生了全球性的影响。如今的制造业正在不断涌入最新的自动化技术,这也将成为未来工业建筑设计的突破点。这要求工业建筑跨出传统建筑专业的范畴,与新的技术导向相结合。随着制造领域新技术的置入,工业建筑面临着新的升级需要,甚至走向某种全新的建筑范式。


其次,卡恩的设计思想深受泰勒的科学管理原则影响,即以谋求最高劳动生产率为根本目的,使用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方法代替经验管理。在建筑方面,以大跨度的钢结构或钢筋混凝土框架所搭建起来的“万能空间”可能不并适用于具体的现实条件,工厂设计应当结合实际使用需求和工人的操作方法,进行合理的平面和垂直分区以及流线布置,尽可能促进工作效率最大化


另外,不同于一般的办公场所,“以厂为家”是许多工人的生活常态。因此,工厂的内部环境至关重要。这既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价值观体现,也有利于提升工人的工作效率。如今的工厂中,许多仍存在着采光不足,噪音极大,工作空间杂乱等现象。这都有待建筑的积极回应,以主动式设计与被动式设备相结合,为工人提供更优的室内物理环境


最后,工业建筑在不违背实用主义原则的同时,应当考虑与城市环境的互动关系。尤其在如店口这样的工业城镇中,工业建筑不是作为背景,而是作为主体而存在。在结构简易、低成本、施工速度快的基础上,合理的设计是必不可少的。正如卡恩所认为的,“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形成恰当的比例、合适的分割和良好的轮廓,这些比精心制作的装饰更令人满意”。工业建筑,固然是因生产活动应运而生,却终将在时间的流逝中融入城市的日常生活。


人类的历史发展往往在不同的时空呈现出类似的情景,因此我们得以从历史长河中抽取经验,以面对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从20世纪的汽车之城底特律,到今日的五金之城店口,是一场时间与空间的长途跋涉。我试图通过这一趟漫长的旅程,为店口的工业建筑发展提供局部的视野、零星的思路。


时移世易,历史无言。继往开来,还看今朝。

扫码关注~

-END-

【招募:加入内容合伙人团队 】

欢迎朋友们以晒作业、交朋友、找工作等为主题进行创作投稿,欢迎加入我们,成为编辑团队的一员。每年分享稿费及学术交流策划基金,获得专业编辑点对点对接,每人最高可达万元的激励基金,以文会友,共同成长。添加微信号:acsharer,即可报名。





相关推荐
返回